过度的心理压力会产生哪些精神心理问题?

(1)失眠:有的人出现持续的睡眠困难,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容易惊醒,有时虽然睡着了,但起床后依然感觉到不解乏、困倦。

(2)广泛性焦虑障碍:人持续处于紧张不安中,过分担忧和夸大危险,担心的内容和对象较泛化,比如担心患病、遭遇交通意外、说错话等。疫情时期,大众最担心的就是会否被传染得病,容易胡乱联想。喉咙有点不舒服,就无意识开始干咳,不停地测量体温,非常害怕自己体温升高。有的人莫名地惴惴不安,也不知道自己在担心什么,这称为“自由浮动性焦虑”,常伴有心慌、胸闷、出汗、胃肠不适、失眠等躯体症状。也有人出现急性焦虑发作,即“惊恐发作”,表现为发作性的明显恐慌,伴明显的胸闷、心慌、出汗、头晕、发抖等躯体不适.病人常有濒死感或失控、发疯、崩溃感。不少病人在极度的惊慌下,往往需要到医院就诊,检查未发现异常后才能平静下来。

(3)疑病症:明明没有感染疾病,但总是怀疑自己已经患病,虽然经检查排除了患病可能,但是仍然感到不放心,反复要求医生再次检查确认。

(4)强迫症:出现重复的、明知不必要的思想或者行为,明知过分但克制不了,对个体造成困扰。常见的行为表现有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口罩是否戴好、防护措施是否做到位;有的表现为过分清洁,如反复洗手、洗澡、对物品进行消毒等;也有的表现为强迫思想,如反复考虑自己的每一个动作细节,确保自己没有被污染。

(5)急性应激障碍:一般在重大的心理应激之后发生,如亲人离世等。一般在创伤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产生,创伤性事件的情境会反复出现在意识里或梦境里。个体可能表现为麻木、情感反应迟钝、意识不清晰、不真实感,或严重的焦虑抑郁。也有人出现行为异常,如乱跑、兴奋、情感爆发。个别症状严重的病人可出现思维不连贯,甚至片段的幻觉和妄想,达到精神病的程度。

(6)情感障碍:可以表现为抑郁发作—心情低落,缺乏动力,懒言懒动,无心做事,最糟糕的情况是悲观、绝望,出现自伤、自杀念头甚至行为。也有少部分人在心理压力下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情况:情绪兴奋,言语增多,频繁地给周围的人打电话,睡眠减少,说大话,过分关注疫情,不切实际地要求参加公益事业,不切实际地大量花钱、捐款等。有人在救援工作中出现草率冒失、不避危险、不计代价的“英雄”行为,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读本》赵旭东、刘中民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