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遇到心理危机事件,怎么办

晓明是普罗社区的网格员。一天走访时,晓明发现某小区 4 楼的一位独居青年因长期隔离,情绪 hold 不住了。晓明通过沟通了解到,由于长时间隔离,他失去了工作,也无法与亲人见面,出现了坐立不安、吃不下饭、夜晚严重失眠等状况,且每况愈下。晓明进一步发现,随着隔离时间变长,小区有不少居民的心理危机逐渐浮现,如有人焦躁不安,疑虑自己是否得病,甚至发展成“疑病症”。作为一线社区工作者,晓明敏锐地察觉到,这场疫情不仅是身体上的抗争,也是心理上的一场硬仗。

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心理因素。一部分人群属于心理易感人群,较为脆弱,焦虑指数比较高,对危机事件更敏感,面对生活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可能会产生不同于其他人的反应。

第二,创伤性事件。比如说由于疫情的爆发,造成一部分人可能失业、独居、隔离等事件,暂时性导致社会性支持的丧失,甚至生活困难的加剧,也会导致部分人群心理受到伤害。

第三,精神疾病。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对生活环境的稳定性要求更高,他们对生活变化会更敏感。另外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本身具有器质类病变,在疫情当前,由于得不到像往常一样的医疗救助,会导致疾病的加重。

面对心理危机事件,一线社区工作者如何做好应对呢?

第一,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与心理创伤者建立联系。积极走访,走近居民,早发现,早处理,积极回应并与心理创伤者建立稳定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他们的生活以及内心世界。进而取得他们的信任,为提供帮助创造良好机会。我们需要提供疏泄机会,鼓励心理创伤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稳定心理创伤者情绪。

第二,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应当提供初级的心理危机干预帮助。我们可以给居民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培训,解释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解答疑惑,提高创伤者应激的能力,为后续干预创造更好条件。根据不同个体对事件的反应,社区工作人员应参照自身条件,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如:通过倾听,帮助心理创伤者疏导消极情绪,以改善心理创伤者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为更专业的心理工作者介入创造条件。同时,社区工作者还应做好相关工作记录。遇到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工作者还应及时甄别,与专业人员取得联系,尽快完成转介工作。

第三,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可以为心理创伤者提供环境支持。深入到心理创伤者的生活,调动和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协助他们寻找有效的社会支持,如父母、亲朋好友,鼓励他们与创伤者进行互动,减少孤独和隔离,为心理创伤者的恢复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薛泽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