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觉察自己的行为改变,怎么办?

社区工作者小刘再次入睡失败,数羊已经对她不起作用了。虽然眼皮重到抬不起来,但大脑却异常清醒。即使小刘无数次告诉自己该睡了,可是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越是强迫自己入睡,越是失败。除了失眠的问题,小刘还发现,自己最近记忆力也明显下降了,常常走神,没有原因的肠胃不适,以及对一些人或事表现出不耐烦的负面情绪等。这些问题令小刘十分困扰,也影响到她正常的社区工作。

那么小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行为问题呢?她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吗?答案是肯定的!其实,这是人们在应激状态下的正常反应,应激是指人们对某种意外的刺激或突发状况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这会引起我们行为上的某些改变,比如失眠、身体不适、烦躁易怒等,这种情况在疫情时期都是十分正常。也可以从心理学上分析小刘问题形成的原因。

第一,工作压力导致行为问题。艰巨的社区工作、复杂的社区情况、紧迫的时间安排,难免让人感到疲惫。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这样一种紧张压力状态下,达到了人们难以承受的极限时,无疑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第二,过度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正如开篇提到的,小刘越是强迫自己入睡反而辗转反侧。如此循环往复,症状加重,能量耗竭,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以至于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

如果您也同小刘一样存在上述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理解自己,接纳改变。适度的应激反应能够使人充满活力,思维敏捷,帮助人们应对困难。因此,明确这些行为问题是人们在应激状态下产生的正常反应,不要给予这些行为过多的注意。因为过多的注意会无限放大机体症状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又会刺激个体投入更多的注意,所以,理解接纳自身的行为改变,不要过于关注。

放慢脚步,劳逸结合。如果您出现上述的应激反应,并且长期受此种应激状态的困扰,倍感煎熬时,我们建议您放慢脚步,坦然接受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返回到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适当修整。某一天,您自感无力承受时,可以暂停工作,深呼吸以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必要时可通过轮休、调岗等方法给自己创造一个休息调整的机会。

为所当为,一心向前。坚定防疫必胜的信念,做好本职的工作。森田疗法的本质可以概括为“顺应自然,为所当为”,这告诉我们每个人做好分内的事,顺应自然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上班前,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告诉自己“我能行”。每天做好工作计划,留出足够的时间应对突发情况,从容不迫地去应对社区的各项工作。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吴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