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难度工作之后身心疲惫,怎么办?

小王作为基层直接接触居民的社区工作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眼下正处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他们没有防护服,没有 “N95”,却要走街串巷,熬夜值班,回到家还要担心自己可能将病毒细菌传染给家人。本身承受着巨大的工作、精神压力,有时还得不到居民的理解,这些都让他感到格外疲惫。

高难度工作后感到身心俱疲,是小王反应过度了吗?当然不是。这一切反应都是我们面对外界压力时的正常反应。事实上,社区工作者在高难度工作后有这种身心俱疲的感觉是很正常的,我们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社区工作者身心疲惫的原因:

第一,工作环境和繁重情感性劳动带来的疲惫。在一项针对社会工作者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服务对象(如社区居民等)问题的严重性与服务对象直接互动(如接听 12345 投诉电话、走访住户等)的时间等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倦怠水平有明显影响,小王每天承担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繁重的基层工作,因此倦怠感处在较高水平——体验到身心俱疲是很正常的。

第二,缺乏社会认同造成低幸福感。陈锦棠 2008 年对深圳社工的调查显示 ,…过五成的社工觉得“社工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偏低,八成左右的社工认同“社会工作者是专业人士”,但有九成左右的社工认为与其他同等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士相比,自己的晋升机会“中等或中等偏低”;在薪酬方面 ,… 较多的受访对象认为“适中或偏低”。在繁重的工作下不仅没有得到居民的尊重与谅解,甚至可能遭受到一些阻力,这种低认同感也使得小王对职业的幸福感、归属感较低,因此产生了疲惫感。

针对这样的情况,社区工作者可以这样做:

加强自我认同,认可自己的工作。社区工作者们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有什么能力”“我的追求是什么”和“什么环境使我如鱼得水”,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连成一句话,如“我追求的是在社区邻里中利用自己的沟通组织能力帮助他们生活得更加安心”。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对自己的能力以及价值观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可以将自己最擅长的才智发挥出来,用到孜孜追求的事业上,让工作与生活都富有意义,这也正是每个人工作的真谛。

接纳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学会宽容自己、善待自己,不但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更要理解别人的情绪,接受别人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为应对职业压力练好“内功”,在工作场所将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本身分开,体现自己的职业素质。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王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