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后要激发新的工作动力,怎么办?

抗疫一个多月来,忙碌疲乏的小A最近终于感到很高兴了,因为全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小 A 一直以为自己可以轻松一点,迎接新的工作,但是没有想到她反而感到一种空虚,对未来产生了迷茫。

为什么小 A 在高兴之余会感到空虚迷茫呢?奥地利著名精神医学家和心理医生弗兰克尔指出现代人一旦从繁忙中解放出来,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往往会感到人生空虚,毫无意义。而人的行为首要动力是寻求意义的意愿。在全民抗疫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迫切希望战胜疫情,为这个目标的达成去奉献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为国家做贡献,也找到了自己的意义。而当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走在前线的社区工作者们不免感到一个明确目标已经完成,自己的意义似乎又被隐藏,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多少显得有些疲乏。… 那么,空虚迷茫的我们如何去充实自己,激发新的工作动力呢?

第一,休整好,再出发。有研究认为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会引发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疲劳会使得工作人员的认知表现、体力下降,严重者甚至无法完成工作。因此,经过长期的繁重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为了更好地工作,就需要更好地合理分配工作时间,留下足够的休息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让自己在休息中调整好自身状态,养精蓄锐,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未来的工作。

第二,唤醒自己的责任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责任” 是弗兰克尔意义疗法中的重要概念,它认为要使不同的存在空虚感的病人重新获得人生的意义,关键是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生命的责任感。什么是存在?弗兰克尔指出存在就是对自己的生命和人生负责任,生命的意义就是对这些所做的选择负责任。因此,当社区工作者意识到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是对自己负责,那么无论何时都会迸发出新的工作动力。

第三,树立目标,不断完成设定目标。目标能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使人们根据难度的大小来调整努力的程度,并影响行为的持久性。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目标设定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具有激励作用,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因此,在工作中为自己设立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目标完成时可以奖励自己,例如一顿美食,一场旅行等等,在不断的目标完成中不断成长,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下一阶段的目标,以此激发并维持工作动力,不断成长。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张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