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相关压力容易诱发的精神心理障碍——睡眠障碍

1.发生率:失眠症状非常常见,成人调查发现最近一年有失眠主诉者占38.2%,但满足诊断的失眠症患病率在1%~10%不等。因为现代生活的很多因素都会对睡眠产生干扰,只要正确应对,就可以自然恢复,不需诊断为慢性失眠症。

2.失眠症的危险因素:女性和老年人患病率高,使用精神活性药物,患有精神障碍或慢性躯体疾病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睡眠习惯和睡眠环境也有相关性。

3.诊治建议:失眠症的诊治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估、检查方能得出诊断和治疗建议。睡眠卫生常识(见文末)是出现失眠症状时首先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有睡眠问题者在有条件时可寻求精神/心理医生的专业诊治,在此之前可以尝试以下自助调整方法:

1)检查自己的睡眠环境是否有明显干扰睡眠的因素存在:显著噪音、强烈光线、室温过高等。(注意避免对环境因素过于苛求,因为强烈追求理想的睡眠环境会增加睡前焦虑)

2)检查是否存在明显干扰睡眠的生理因素:过饿或过饱、疼痛、咳嗽等躯体不适,使用有失眠副作用的药物或烟、酒、茶等精神活性物质。

3)检查自己的总体情绪状态:是否多数时间有偏重的焦虑、怨恨、失望、抑郁等情绪,积极缓解。

4)检查自己的作息规律:日间仍需保证一定的体力及脑力消耗,不睡懒觉,日间不卧床,午休不要过长,傍晚不要打盹,不刻意提前上床,睡前避免做刺激大脑兴奋的事(玩游戏、认真思考问题等),不在床上做其他事(玩手机、聊天、看电视)。

5)调整自己对待睡眠的态度:迫切想睡、为失眠担心、过度强调睡眠的重要意义等态度都可以显著干扰睡眠。对待睡眠最明智的态度是:行为上尽量遵守上述有助睡眠的作息规律,接受可能存在一些不由自己控制的干扰,相信人体本能的睡眠能力,允许自己有时睡得不够好。

6)合理使用助眠方法:放松、音乐、有声书、冥想、幻

想、数羊、香氛。

7)合理使用助眠药物:不建议随意尝试助眠药物。若过去已经知道某助眠药物对自己适用,可以在必要时使用。注意在2~4周内短期使用,在药物的帮助下积极调整作息规律和对待睡眠的态度,尝试其他助眠方法,不可把药物作为解决失眠的唯一途径。

8)观察自己睡眠的整体趋势而不是仅关注昨天睡得好不好,可以使用睡眠日志(如下表)将一周的睡眠情况总结在一页纸上便于整体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各类人员心理防护——协和实用手册》魏镜、孙晖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