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异常的实例及分析处理

陈医生是某三甲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医生,工作17年。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高年资的医师,需要安排、带领年轻的医生救治患者。随着工作强度越来越大,休息时间越来越少,他常感到恐惧,有时几近崩溃。面对亟待治疗的患者、茫然无助的家属、经验不足的小医生小护士,他感到压力巨大,找不到出口,几近窒息,并自责,觉得自己没有做得更好,没有救治所有患者,没有照顾好同事。再加上不断地从各个医院同道那里获得的疫情信息,陈医生几乎不能入眠。他曾因在工作安排上和护士长有不同观点,在工作场合与其大吵了一架,并当着同事的面痛哭。在有患者不幸去世后,需要告知家属不能向遗体告别,不能送别最后一程时,看到患者的儿子痛哭时,他内心也感到非常悲伤。同时,因为工作环境特殊,怕传染到家人,每次都反复洗手洗澡,忐忑不安,虽然知道工作时已经做了很好的防护,但是仍不敢和家人亲密接触,只能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中单独的房间里,反复“刷手机”,总是希望了解更多的信息,希望有更多好的消息,但是又会被网络上纷繁复杂的消息所影响,心情更加低落,无心进食,入睡有些困难。

 

案例分析和干预建议:

陈医生所在的医院和科室,主要负责重症肺炎患者的救治,在每天工作中面对增加的重症患者,有限的医学条件,巨大的工作压力,不足的休息时间时,产生了自责、自我贬低、焦虑紧张、抑郁悲伤等不良的心理和情绪,并出现食欲下降、入睡困难等身体的反应。

对此,为了让陈医生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投入工作去发挥他的优势特长,需要给予心理援助。首先要安排合理的排班,保证休息,嘱咐他回家休息后最好不要长时间看手机,刷新闻,要把注意力从肺炎、从工作中转移出去,或者做运动,或者做家务,或者读书,或者做自己其他感兴趣的事情,避免将自己24小时沉浸在疫情、救援工作中。鼓励他和朋友聊天、倾诉、表达自己的情绪,鼓励他男儿有泪也需要宣泄。改善他的认知,请他更多地意识到医者也不是万能之身,在遇到如此重大的应激事件后,自然会出现情绪问题,会紧张会焦虑,会抑郁会悲伤,会不安会忐忑,会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这些现象都很自然、很正常,不能因此而认为自己太脆弱,进而自我贬低。在慢慢适应这样的应激事件后,人就会恢复过来,重新步入正常轨道。同时也要告诉陈医生,因为他本来就面对急危重的患者,同时医学有其局限性,在工作时全力救治患者,如果有不好的结果,也请不要自责,否定自己,甚至否定自己的价值和职业。另外,可以定期给陈医生一些心理科普文章,并提供给陈医生心理热线电话,告知如果出现更加严重的抑郁、焦虑,可以求助专业的心理治疗。最后,生活上的帮助也很重要,给陈医生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比如帮忙购买生活用品,帮助解决老人、孩子的生活困难,都可以给他一些温暖和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民心理健康实例手册》陆林、王高华 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