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突发的具有较强传播性的传染性疾病,这种突发事件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应激,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更是如此。一般医护人员虽然不在一线接触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但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性较强,一般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存在潜在的被感染风险,因此容易产生担心、恐慌、焦虑、抑郁、自责、内疚、无助等应激情绪。
(1)担心与恐惧
由于医院的特殊环境,特别是在门诊,医护人员会接触来自不同地区的患者。但是对患者的接触史不清楚,因此医护人员可能会接触到有潜在感染风险的疑似患者,增加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概率。同时,对突发传染疾病的防护手段和知识缺乏也会使一般医护人员担心自己被感染,引起恐惧。此外,网络上有关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的报道和评论,以及每天增长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数也会让一般医护人员感到担心和恐惧。
(2)焦虑与抑郁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为了防止出现医院内感染,门诊和住院部的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均会增加,如何做好住院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防护工作,对医护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会无形地增加工作压力,导致医护人员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此外,当一线的同事、朋友或者家人感染而自己不能提供帮助时,医护人员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3)自责与内疚
由于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医护人员对家人的关心和照顾可能不够细致,加上担心家人的安全和健康,都会让医护人员感到自责和内疚。
(4)孤独与无助
为了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医院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改变门诊和住院部的进出通道,加强门禁和患者探视管理等,这些措施可能会造成患者或患者家属的不便,引来他们的不理解和抱怨,甚至可能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和争吵。此外,医护人员的家属也可能对其工作不理解和不支持,这些均可能导致医务人员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出现孤独和无助感。
(5)其他躯体和行为改变
除了上述情绪变化之外,医护人员还有可能因为担心、恐惧、焦虑和抑郁等出现坐立不安、心慌、烦躁、头晕、头痛、胸闷、失眠等躯体和行为的改变。
主要参考文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民心理健康实例手册》陆林、王高华 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