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去世者家属心理异常的干预措施

因疫去世者家属从最初的麻木、否认,不愿面对亲人逝世的事实,到埋怨、自责、后悔,接着情绪低落、不愿见人、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失眠、噩梦,最后接受亲人罹难的现实。应针对这一过程,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干预原则:个体化原则、尊重原则、真诚原则和理解原则。
(1)情绪宣泄
长期的负性情绪与疾病直接相关,可使人自我意识狭窄、注意力下降、判断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等。心理干预最重要的是倾听,因疫去世者家属应寻找信任的倾听者,合理地宣泄由不幸带来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不是压抑、回避。要意识到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别人也曾或正在遭受,自己并非孤独地面对这些不幸。尽量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感受及对死者的回忆,现在的这些情感反应,包括哭泣、无助甚至麻木感都是正常的表现。反复的哭泣、诉说、回忆,来减轻内心的巨大悲痛,都是允许的。
(2)认知干预
心理应激反应,存在个体差异。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是决定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是否会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与个体的认知模式有关。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进行认知干预,改变自己看待事情的观念,提高个体对应激反应的认知水平。
(3)社会支持
面对突发的亲人丧失事件,如果得不到足够的社会支持,会增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家庭亲友的关心与支持、心理工作者的早期介入、社会的热心援助等均可大大缓解心理应激。但因疫去世者家属可能暂时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退缩行为,或者难以对人们的关心帮助做出适当的反应,应尊重和理解这些现象。应给予其具体的帮助,如代为照看孩子、料理家务,必要时还可照顾其饮食起居,保证充分的休息。
(4)积极应对
理解、支持、安慰、给予希望和传递乐观精神,可促使人们以健康的方法解决哀伤,有效应对危机。强制休息、鼓励其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能给予积极回应的事情,可有效地转移注意力,有助于疏导因疫去世者家属可能造成自我毁灭的强烈情感和负性情绪。
(5)正视困境
必须正视困境和问题,避免不现实地要求对方“往好处想”或淡化事件。特别注意,不可用那些对处于哀悯中的当事人没有帮助的安慰鼓励性语言,例如:“做个勇敢的男孩!”“生活是为了活下去”“一切很快就会结束”“你会站起来的”“一切将在一年内过去”“你会越来越好的”“坚强、再坚强”等。
(6)自杀干预
正在经历哀伤历程的人,属于自杀的高危人群,应该去关注因疫去世者家属自杀的可能性。尤其当丧亡的亲人不止一位时,当家属本就在遭遇其他严重的变故、家庭瓦解而缺乏稳定的家庭或社会支持系统时,当哀悯的家属长时间处于自我封闭、与社会严重疏离的情况下时,哀悯者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生命的危险性会大大提高。应警惕这些危险因素,可找人24小时陪伴因疫去世者家属,随时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及时评估自杀风险,了解其是否存在自杀观念及自杀企图,注意防护。

主要参考文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民心理健康实例手册》陆林、王高华 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