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社会服务工作者心理异常的实例及分析处理

某社会服务工作者,男,39岁,从事警务工作15年。因疫情严重,连续工作约3周,出现烦躁、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差。患者自述在工作中经常接触不同人群,因防护措施有限,单位警员常向他反映和求助。由于资源紧缺,患者出现抑郁、担心、焦虑等情绪。在访谈过程中,患者讲述部分社会群众不能理解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严格管控的重要性,经常不服从管理,导致工作难度增大,内心冲突较多。患者目前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需要密切关注,给予心理支持。

 

访谈记录节选:

治疗师:您好,能先和我说说现在您的情况吗?

患者:是这样的,我是一名警察,因为我们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所以在这次疫情开始的时候,派出所的警力已经全部处于战备状态,所有人都牺牲了过年的时间,我的同事也从老家赶了回来,大家都非常辛苦,也很努力。

治疗师:嗯嗯,伟大的职业值得尊敬!感谢您为人民群众的付出!

患者:我们还好,能帮助国家和人民群众打赢疫情的阻击战也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最近这段时间会有人给我们打电话举报哪里有聚众娱乐或者闹事的,在管理方面确实比较棘手。

治疗师:那请问你们单位有给你配备医疗装备吗?

患者:给我们配备了口罩,但因为疫情比较严重,所以我还是心存忌惮。

治疗师:您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了这么久,很辛苦。

患者:我经常会想,万一我的同事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被感染了要怎么和家里人交代,万一我被传染了家里人要怎么办。我的职业是保护人民群众,可是我的家人会因为这样有更大的危险。曾经我也执行过任务,那时候没结婚,不怕被人报复,但是我现在有爱人有孩子,真的很担心家里人的安全,如果家人和同甘共苦的兄弟被传染了,我该怎么办!

治疗师:您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领导,在承担着各种责任的同时,更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患者:是的,我知道现在的情况有多危急,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口罩,我爱人跑了半个市区帮我买到了一些,让我拿到单位分给同事,也是尽可能地保护自己,中午的时候也是做好了饭放在我办公室。

治疗师:嗯嗯,看来您的爱人非常理解您的工作,在这种危难时刻,您的爱人更愿意和您并肩作战,在后方尽力。

患者:是。

治疗师:现在,您最需要做的是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好自己,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防范。

患者:对,我也觉得要保护自己。有很多人根本不明白现在疫情有多严重,还总是聚集在棋牌室、商场,年轻人不戴口罩,我看了真是着急,说了他们还不听,我们的队员经常被人骂,说多管闲事,听了都来气!

治疗师:理解,现在情况危急,您和您的同事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真的是尽心尽力,但是因为很多人不配合,您的工作难度就增大了。

患者:我就是生气他们一点都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不管家里人,万一出去转一圈,把病毒带回家了,家里人可怎么办!

治疗师:您为了您的本职工作,为了这次疫情,为了人民群众劳心劳力,辛苦了!您现在的情绪状态不稳定可能会有以下几个原因:1.担心家人和同事的安全;2.疫情防控工作导致的心理压力;3.长期的睡眠不足。

患者:哎,不出事还好,万一我的同事出事了,我都没法向他们的家人交代,警察也有家,他们也有孩子和老人,真希望大家能少出门就少出门,别再乱晃了。

治疗师:您现在一方面担心群众的安危,工作时要时刻警惕,另一方面,您也很担心自己的同事,他们也是群众,也是需要被保护的。

患者:嗯,是的,谢谢你,能听我说这么多,还能理解我们的工作。

治疗师:国家现在正在努力地生产防护用品,除了保障医护人员外,你们的安全也非常重要,因为你们承担着很大的责任,保护这些普通家庭的安危,希望你们坚持住,国家并没有放弃谁,而是倾全国力量在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患者:嗯,我明白!我们一直坚信这场战役终会过去,大家都会继续努力的!谢谢你!

治疗师:不客气!请问您所在的单位是否需要帮助,我们的平台可以通过社会捐赠的方式帮助您!

患者:暂时不需要了,谢谢你们,我们会努力的!

治疗师:其实说出来心中所想就是情绪的发泄和压力的缓解,很乐意和您一起分担,也很感谢您愿意相信我们。

 

案例分析:

人格基础: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理论在这名患者身上有很好的体现。自我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中间地段,而患者是一名警务工作者,超我的道德标准高于其他工作类型的人群,而且工作要求他们秉公执法,加之要经常接触负性事件,更有可能直面案发现场,此类工作者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影响情绪。当疫情发生时,他们必须很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在访谈过程中,患者提及因工作时面对的人群不服从要求和规定而产生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正是患者自身超我的道德标准在其身上的体现。此类患者的超我较为强大,虽益于工作,但不能将工作和生活分开,所以需要尽早干预。

成长经历:患者已婚,孩子4岁。原生家庭教养方式严格,12岁丧父,未完成大专学业,工作后参加成人自考。曾多次参加外出执勤任务,因工作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认知层面:患者能够对疫情的发展有客观的认识,并具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坚信最终能够战胜疫情。

情绪情感:患者在疫情工作的处理中遇到阻力,且由于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患者不能很好地调整自身情绪,产生愤怒、抑郁等情绪,加之防护措施不到位,担心同事和家人的安全问题,叠加出现焦虑情绪。

 

治疗小贴士:

面对此次疫情,社会服务工作者应该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1)如果自己无法处理心理问题,应首选专业心理医生寻求心理援助。由于长期的应激状态可能会导致心理弹性降低,最快捷的策略就是采取专业的方法解决当下问题。

(2)工作时应理解疫情危机下人民群众的恐慌,可以进行多部门的协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以减少社会服务工作岗位上一线人员的工作压力。

(3)在情绪情感方面,要保持乐观心态,以积极的思维模式看待周围事物。回家后要尽快从当天的工作中抽离出来,尽可能多一些时间放松身心。

主要参考文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民心理健康实例手册》陆林、王高华 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