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普通大众的心理应激反应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场疫情从武汉暴发而后蔓延至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的高度传染性给民众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药店、超市的各种口罩、消毒液都成了紧俏商品,朋友圈也被“新型冠状病毒”这6个字刷屏。持续存在的疫情,不仅威胁着民众的身体健康,也侵蚀着民众的心理健康。不断扩大的疫情、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数量以及关于疫情的各种相关信息加剧了民众内心的恐慌,使大家惴惴不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之前,要了解民众在疫情发生后会出现的常见心理应激反应和严重心理应激反应,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1.生理反应

出现轻微的胸闷、气短、胸痛、食欲下降、腹胀、腹部不适、腹泻、尿频、出汗、肌肉紧张、发抖、全身乏力,有时会出现头痛、心慌、心悸等。睡眠差,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多梦且为噩梦。甚至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体温升高等。

2.心理行为反应

(1)认知。对身体的各种感觉与变化特别关注,如对别人、对自己是否戴囗罩,是否咳嗽等行为或症状会特别在意。将身体的各种不适与疫情相联系。甚至会变得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2)情绪。出现不同程度的对疫情过度紧张、焦虑、恐惧,担心疫情无法控制,变得易烦躁、易激惹。对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感到生气和愤怒。

(3)行为。过于刻意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场景,反复去查看疫情进展的消息,反复测量体温,对于相互支持性的活动或其他社交活动明显减少。手机刷屏行为明显增加,生活懒散,懒言少语,做事变得冲动、莽撞,手足无措或者坐立不安等。

主要参考文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危机干预》张桂青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