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明知道面对疫情要保持镇定,但总是做不到?

很多人可能曾经感受过,明明不断告诉自己“要镇定”“要冷静”,但有时却很难做到。当疫情来临时总是忍不住感到紧张、恐惧,严重时乱了方阵,无法沉着地思考和行动,继之可能又产生了对这种不沉着的自责。

如果我们理解了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其实可以完全不必有这种自责。

为便于理解人类对心理压力的反应,可以把大脑简单分为三个部分(实际的大脑结构更为复杂,此处是为了方便理解而简化)。

(1)以前额叶皮质为主的区域可称为“认知脑”“社会脑”,是我们注意、理解、思维、判断和意志力的来源,这个部分就是我们理智的来源。我们会告诉自己,或者要求自己应该怎么做,比如说“不用害怕”。

(2)在大脑深处的中心区域,也就是边缘系统所在的位置还有一个“情绪脑”,又称为“哺乳脑”。“情绪脑”负责探测危险、储存危险的记忆、判断恐惧和愉悦的情绪,它的功能反映了人类的生存本能。

(3)在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部位,是脊椎动物身上进化最早的脑—脑干,也叫“爬行脑”,掌管着食欲、性欲、体温、心跳、呼吸等基本的生理冲动。

大脑的这三个部分不一定交流、合作得好,只有“认知脑”可以有意识,可以进行言语交流。有个更形象的说法,可以用来理解“三脑一体”的说法:它们仁合作得好的时候,我们就是一个(认知脑)驾驭了一匹马(情绪脑)和一条鳄鱼(爬行脑)的理性人、社会人;它们不协调、分离、冲突的时候,人性会被更低级的情绪和本能所左右。

遗憾的是,负责人类理智的“认知脑”是我们最年轻的大脑部分,在重大应激和心理压力下,某些个体往往是更古老的、掌控生存本能的“情绪脑”占上风。比起“认知脑”,“情绪脑”能够更快速地识别危险,并直接向负责我们内脏活动(如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等)的中枢—“爬行脑”发放信号。这就是为什么当遇到危险时,你的“认知脑”还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害怕,就已经感觉到心慌、出汗的原因。

此外,当“情绪脑”警报声大作的时候,“认知脑”就很难开展工作,因此过于慌乱的情况下,人们无法进行冷静思考和判断。心理压力下个体反应的差异可能和遗传(基因)、先天的气质特点、大脑中神经递质网络的特性、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抚育方式等有关系。

所以,在重大疫情面前如果你不能保持镇定,感到慌张和紧张,是正常现象,不必自责,你可以调侃自己:“我只不过是生存本能比较发达而已!”经过学习一些简单的自我调节小技巧,绝大部分人是可以调整过来的。

《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读本》赵旭东、刘中民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