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对自己生活方面事无巨细、各种叨唠,怎么办?

复学第二天,初二的小刚来到咨询室,气呼呼地直接吐槽: “老师,我平时成绩不好,我妈烦我成绩,还情有可原,现在呢?我来给你描述一下昨天发生的,你给评个理。早上,我前脚跨出家门,突然被老妈一把拽回,知道为什么吗?勒令我必须加件外套!放学到家,书包还没来得及放下,我妈像个侦探,急着问班级同学有发烧的吗?晚饭时间,端起饭碗正准备享用美味,我妈却一脸狐疑地望着我:你洗手了吗?你说这个日子让我怎么过?”一通牢骚过后,他耷拉着脑袋,满脸的愁容,不知如何是好。我们都知道,面对突如其来的紧急事件(例如新冠疫情),很多人都会感到不知所措,暂时的一筹莫展也是情理中的事。小刚的遭遇又有怎样的普遍性呢?

首先是矛盾的个体。女孩在 11-13 岁,男孩在 12-14 岁,逐步进入青春发育期。在这个阶段,面临生理的相对成熟与心理的相对滞后的矛盾,一方面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物质上,都没有具备独立的条件。心理上的依赖表现为:由于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还得向父母寻求特殊帮助;物质上的依赖更为明显,经济没有独立,且离不开父母的照料。

其次是别样的焦虑。为更好地应对疫情,一起“宅家”,父母们的一些恐慌、焦躁、不安的情绪来不及掩饰,有的甚至变本加厉地传递给了孩子。比如,为了远离感冒,希望孩子穿得比平时多一些;比如,为了远离病毒,密切关注所在班级同学的健康;比如,一旦发现孩子在吃饭前忘了洗手,妈妈就大声训斥。

针对这样的事无巨细、种种唠叨,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坦然接纳。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一起聊聊这个延长的假期的所失与所得:整个疫情发展从忙乱到可控,全体家庭成员相处过程中的快乐与尴尬,全程网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听听他的,说说我的,当你感觉到你不是唯一的时候,相信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真诚沟通。疫情对家里的所有人而言,都是平生第一回遇见,那么多的未知、那么多的猜测、那么多的慌张,无意间成了你的负担。当你感觉喘不过气来时,也许正到了一起坐下来讨论的时候:我们这是怎么了?可以有怎样的调整?请相信,当我们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尤其当我们理解了家人的“无微不至”“死缠烂打”的背后是那么多的责任担当,是那么多的护犊情深时,我们是否会有所释然?我们会不会因此有更多的倾听与交流?

专注学习。当你我明白适度的压力会是成长的助力时,当你我领会科技的进步是唯一的生产力时,当你我想到今天的平安与健康来之不易时,我们是否可以一边对关心我们的人说声 “谢谢”,一边义无反顾地做些自己当下能做的:向着目标,调整计划,开始脚踏实地的第一步。请相信:你的平静也将成为他们安心的一个有力支持。

(常熟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马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