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回来,遭到了周围人的排挤,怎么办?

小童从读小学起跟随爸爸妈妈从武汉来到苏州,他渐渐融入了这座城市,周围的人对他都很友好。这个寒假,他像往年一样跟随父母回武汉老家过年,没想到疫情爆发,在老家滞留了很久。所幸疫情得到控制,小童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苏州。返苏后,小童发现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不像以前了,小区的保安会在他们身后指指点点,好像在说“这一户是武汉过来的”。邻居见他们回来,别说像从前那样互相串门,就是见面打个招呼都是躲躲闪闪,然后就立刻大门紧闭了。学校老师专门对湖北籍的学生进行了摸底,明明是保密的,但他感觉班里的同学都知道了,纷纷远离他。小童感到很委屈,他又没有感染病毒,为何大家都排挤他呢?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人们开始重视对病毒的预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病毒的传播不是某个地区、某个人的错,驱赶病毒则是全人类要共同面对和攻克的难题。但一些从疫情严重地区回来的同学却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或因来自疫情严重的地区而产生自卑感,或因在意周围人的眼光而变得过于敏感。为何这部分同学会产生自卑或敏感心理呢?

一方面,是由客观原因导致。因为此次疫情的集中爆发区在湖北武汉,其他城市出现的病例也大多有武汉旅居史,所以,人们对湖北人尤其是武汉人会加倍防范。而来自疫情较严重地方的同学,也许有过被“盘查”、被“扒信息”甚至被拒绝、被排斥的经历,因此会因为自己的户籍或旅居史而感到自卑,在认知上给自己贴上了“病毒”的标签。

另一方面,是由主观因素引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和成长经历会对其心理带来影响。如:比起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同学来说,抑郁质和黏液质的同学对周围人的态度更敏感,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那些家庭背景较差、社会地位较低、有过失败经历、被他人贬低或指责而被伤害自尊的同学更容易自卑和敏感。

对像小童这样从疫情较严重的地方回来的同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调整自己的心态:

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感受。回想一下,当你身在老家的时候,亲眼目睹周围的人不幸中招,或者打开手机,看到数以万计的人感染病毒,你是不是也会对周围的人怀有戒备?其实不止在武汉是这样,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村庄都是这样。与他人保持距离、提高防范意识恰恰是人们尊重科学、敬畏生命的一种体现。

调整认知,放下思想包袱。消极的认知导致消极的行为,而积极的认知则带来积极的行动。如果你坚信别人在排挤你,你就会找到一千个、一万个证据来证明;如果你坚信别人只是在防病毒而不是在排挤你,那你就会坦然面对。

顺其自然,用真心换友善。如果真有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你,请你相信,这只是极个别现象,不代表全体。依然保持你的真诚,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相信真心能换来友善,相信人间自有真情。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