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事件发生后居民恐慌,怎么办

“您先不要急,有消息我们会马上通知大家。”社区负责接待的小马刚挂掉电话,就又听到铃响。自从得知最新公布的疫情确诊名单里有自己所在小区的居民后,就不停地有人通过电话、微信,甚至亲自跑到社区询问情况。小马说:“我感觉得到居民的恐慌,甚至有位老太太哭着跑来社区,看到居民这样,我们也很着急,很想知道怎样才能缓解居民的恐慌。” 疫情下居民本就惴惴不安,而确诊患者的出现更引起恐慌,不仅不利于防疫,甚至可能引发冲突事件。那么社区工作者要如何正确引导,减少恐慌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居民恐慌的成因:

第一,应激反应导致恐慌。恐慌也叫心理应激,即机体在内外环境作用下,因客观要求与主体能力不平衡所导致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状态。由此可见,恐慌作为一种应激反应,其出发点是为了适应突变的环境。在疫情迅速蔓延的形势下,适度恐惧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惕,有利于阻止病毒扩散。但如

02

果反应过度,则会损害身心健康,而且大规模的群体恐慌还会阻碍防疫工作的进行。

第二,媒体传播加剧恐慌。媒体传递疫情的最新消息,一方面的确能够唤起人们对疫情的重视;但另一方面也会加重部分民众的恐慌心理。此外,最令人担心的还是伴随疫情而来的谣言。在信息缺乏的情况下,人们急于了解真相,各种谣言也就不胫而走,尤其在网络时代,流言的传播速度惊人,影响力之大,轻易便挑起人们的恐慌。比如之前深夜排队抢购双黄连口服液的事件,就是流言四起引起居民恐慌的典型案例。

要解决紧急情况下的居民恐慌,社区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防护,保持居民生活平稳有序。当出现居民感染等紧急情况时,首先应做好消毒等防护措施,进一步加强防控,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此外,疫情期间也要保证居民正常生活物资供应,只有生活稳,人心才会稳。

宣传科学防疫知识,形成理性认知。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一般而言,个体的情绪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具体来说,居民首先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关疫情的信息,建立起对疫情的认知,然后进一步产生对疫情的情绪反应。因此,如果要缓解居民恐慌,关键是要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促使居民形成对疫情的科学认知,进而消减恐慌。

及时辟谣,树立防疫信心。谣言是制造恐慌的罪魁祸首,尤其熟人间传递谣言,其可信度将会增加,更易引发恐慌。因此,社区工作中要及时辟谣,以正视听,并且多进行正面信息的宣传,增强居民战胜疫情的信心。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覃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