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情形下的失眠如何处理?可以吃安眠药物吗?

疫情期间,护士小金工作很忙,压力很大,经常口腔溃疡,脱发,失眠,胃口很不好,经常有恶心呕吐感。疫情控制逐步平稳后,有所好转。但仍然会出现睡眠障碍,经常早醒,半夜还会醒好几次,为此她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在压力情况下失眠是普遍的,不用紧张。轻度、短暂性失眠不影响白天日常功能者,不需要过多关注,简单自我调整即可。其次,医护救援人员要注意劳逸结合,定期轮换,合理安排处于应激性环境的时间,这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而改善睡眠。透支身体、过度疲劳,造成耗竭状态,反而影响救援工作的有效进行。第三,保持平和心态,更主要是入睡前减少外界的精神和情绪刺激。具体操作包括适当的放松训练,如冥想、静坐,以及睡前“头脑放空”等放松方法。

通常处于应激情形下的失眠问题是情境性、短暂性,一般持续数天或数周,当去除诱发因素后睡眠往往即可自行恢复正常,无需特别药物处理。如果需要,可以首先尝试选用“日常简单易行的失眠行为干预”方法:

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很重要:睡觉和起床时间相对固定,晚上不熬夜、早上不赖床,即便是周末也要像工作日一样,有规律的作息习惯。身体会形成生物钟,记住你的行为,慢慢的“到时间了就想睡觉了”。

床,就是用来睡觉的地方,切记不是玩手机、看电视的场所。在卧室里最好不要安装电视或闹钟,可以装厚厚的窗帘,温馨安静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我们的睡眠。

增加白天户外锻炼时间,可以适当的照射太阳;但睡前2小时内避免身体过度锻炼,尽可能让身体慢慢平静下来,准备进入睡眠状态。

避免摄入酒精和含有咖啡因或茶的饮品(咖啡、奶茶、红牛等)。如果想喝,最好是在上午饮用。午餐后摄入咖啡因、烟草和酒精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我们的夜眠。如果怕半夜上厕所,就要限制夜间的饮水量。

年纪不同,睡眠时间不同,不用计较晚上睡了几小时,不用和别人比较,也不用和以前的自己比较,只要早上醒来精神很好、白天精神很好就行。

如果自己睡眠问题持续存在并对工作造成影响时,一定要及时向专业精神科/心理科医生寻求帮助,可以按照自身睡眠情况及时选用药物治疗,避免失眠成为慢性状态,造成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常用传统的助眠药物为苯二氮草类药物(如氯硝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该类药物容易形成药物依赖、停药反跳和记忆力下降等问题。新型的助眠药物为非苯二氮草类药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后一类药物的安全性及耐受性相对较好,成瘾可能性低。当入睡困难为主者建议使用起效较快的药物(如唑吡坦等);以睡眠维持困难为主者建议使用中、长半衰期药物(如艾司唑仑等),但同时需要关注中长效药物可能会导致白天宿醉样效应,呼吸抑制等问题。

上述这些药物均建议尽可能短期(<4周)使用,可考虑每周3~4晚按需、小剂量的药物治疗方案,而尽量避免每晚服用。“按需服用”指预期入睡困难时,镇静催眠药物在上床前5-10min服用。上床30min仍不能入睡,或比通常起床时间提前≥5h醒来,且无法再入睡时,或第2天有重要工作或事情时可于睡前服用。注意剂量勿太大,以解乏、次日感到思维清晰为准,否则容易导致白天困倦、嗜睡。如果使用这些药物疗效仍欠佳,或者必须每天服用药物才能入睡,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症状,需要及时就诊,由精神科/心理科医生进一步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以上助眠药物均为处方药物,需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使用。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