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击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大医护人员勇敢逆行,不眠不休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奋战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他们在自身直接面对危险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随着疫情的升级,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加大,严峻的疫情、短缺的医用物资、不足的人手,以及患者和家属焦躁不安的情绪,都让医护人员经历着超高的身心负荷。这时,心理干预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医护人员出征前的心理干预

1.心理应激反应

医护人员在接到被派往疫情一线工作时大多会激动兴奋和紧张担心。激动兴奋,是因为想到自己即将加入抗击疫情的一线,与众多同仁一起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帮助疫情发生地区的民众,这让医护人员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能够亲身与凶猛的疫情正面作战,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和成长、提升的机会。紧张担心的是,自己被感染了怎么办?自己去抗击疫情的前线了,家人担心怎么办?一些即将出征的医生、护士并不愿意面对记者的镜头或接受采访,就是担心被父母或孩子发现,引发亲人严重的担忧;还有些医护人员不想让单位领导对外公布出征人员名单,也是担心家人看到后有阻力。

2.心理干预原则

引导医护人员及时接受政策宣教和健康宣教,积极掌握正确的防护知识,服从大局听指挥。

3.心理干预措施

(1)了解医护人员此时的应激反应,教会他们一些简单的应对应激、调控情绪的方法。同时进行预防性晤谈,公开讨论他们的内心感受。

(2)给予医护人员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进行资源动员,帮助其在心理上对应激有所准备。

(3)让医护人员认识到出征一线既是荣誉又是考验,要努力防范病毒风险,尽量不让自己受伤害。

(二)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

1.心理应激反应

医护人员持续战斗在疫情一线时会出现过度疲劳和紧张、焦虑不安、失眠、抑郁、悲伤、委屈、无助、压抑,面对患者死亡或病患激增的挫败感、无力感、自责感,也会出现担心自己被感染、担心家人在家中缺少照料、害怕家人担心自己等应激反应。也有一些医护人员因过于专注工作,当患者病情出现好转时会有亢奋、拒绝合理休息的反应,意识不到透支带给自己的伤害,不能较好地保证自己的健康。

2.心理干预原则

引导医护人员正确防护,服从大局,同时要减轻压力,定时轮岗。有一般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有严重心理问题时应及时寻求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给予帮助。

3.心理干预措施

(1)引导医护人员为人为己严格执行各项防护措施。

(2)引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按照规定每日报告个人身体情况。

(3)指导医护人员使用减压行为,减少应激反应。

(4)要求后方单位消除一线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安排专人进行后勤保障,隔离区工作人员尽量每月轮换一次。

(5)必须合理排班,安排适宜的放松和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饮食。尽量安排定点医院一线人员在医院附近住宿。

(6)鼓励医护人员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与家人和外界的联络和交流。

(7)医护人员若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时,可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也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进行线上心理咨询,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面对面心理危机干预。持续2周不缓解且影响工作者,需由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进行评估诊治。

(8)医护人员若已发生较为严重的应激症状,应当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三)出现心理崩溃或职业耗竭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

1.心理应激反应

奋战在一线,身着密不透气的隔离服,不能饮水,不能上厕所,承担着高危险性、高强度的工作,他们的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巨大,甚至会出现心理崩溃的情况。医护人员出现心理崩溃的征兆和表现有:

(1)身体方面。易疲劳、体能下降。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不足,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

(2)心理反应。表现为应激相关反应和人际冲突。如与他人交流不畅,情感迟钝或易激惹、冲动。对自己经历的疫情感到麻木与困惑,因心力交瘁、精疲力尽而感到生气,感到不够安全。睡眠出现问题,经常做噩梦,注意力集中困难,决策困难,缺乏耐心,与他人关系紧张,因治愈病人的增幅缓慢而对疫情防控失去信心,对他人失去信任感,等等。

(3)职业困扰,耗竭感。觉得自己帮助不了被感染的人,进而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无价值感,甚至感到绝望和无助。觉得自己软弱、内疚和羞耻,认为自己的问题与病人相比微不足道。觉得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好、更多,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而产生罪恶感。对于自己本来是抗击疫情的人但却需要接受他人帮助的境遇感到尴尬与难堪。

2.心理干预原则

提醒医护人员立刻放下工作,进行休息调整,评估其心理行为和躯体反应,帮助其调整心态,同时请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进行会诊治疗。

3.心理干预措施

通常在医护人员进入一线工作2~4周后会陆续有心理崩溃和职业耗竭的现象出现,这时就需要加强对这个阶段医护人员心理干预的等级。

(1)建立同理心,充分理解他们。医护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后,每天接待大量的病人,他们休息不好、工作超负荷,还存在感染的风险,因此在医护人员身上出现上述应激反应也是正常的,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医生也可以睡不着觉,该用药帮助睡眠就用药,不用认为自己是钢筋铁骨铸就的,不会倒下,不要认为平日里都是让患者用药自己怎么还需要用药。

(2)引导医护人员认清自己面临的处境。要让他们明白,作为医护人员,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对人们的安全和健康负有责任,因此他们压力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每日的工作,尤其是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再加上可能存在沟通不充分,工作区域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以及目击甚至直接经历像死亡这样可怕的事情等,所有这些体验都会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状况。

(3)要求后方单位及时解决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安排专人进行后勤保障,定期进行人员轮换。

(4)指导医护人员采取措施让自己休息和复原。

第一,让医护人员认识到花时间休息和复原非常重要。要让医护人员明白他们目前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和职业耗竭已经提醒他们需要休息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临阵脱逃,相反是为了保全实力,为了更好地投入战斗。

第二,鼓励医护人员在接受心理干预帮助的过程中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或其他信任的人讲述自己在危机中的情况及工作体验。

第三,引导医护人员认可自己成功帮助了别人的地方。

第四,引导医护人员学会内省,认可自己干得不错的地方,接受做得不足的方面,并承认在当时情况下,能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

第五,鼓励医护人员积极接受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的帮助和治疗。

第六,劝导医护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重新开始履行职责前,必须先让自己休息和放松。

第七,鼓励医护人员找到放松和娱乐的方法,安排好休息和娱乐。

(5)帮助医护人员学会管理压力。

第一,引导医护人员回顾曾经有效帮助过自己的应对办法,思考什么样的方式能让自己保持放松。

第二,劝导医护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如尽量不去其他疫情更为严重的现场等。

第三,提醒医护人员尽量保持合理的工作时间,不要让自己精疲力尽。如合理进行工作分工,危机急性期实行轮班工作,保证规律休息。

第四,鼓励医护人员允许自己存在一些负面情绪,并及时表达和宣泄出来,找到表达的方法。

第五,鼓励医护人员同事间相互支持,适时地将自己的感觉和经验与同事讨论、分享,杜绝相互指责。

第六,鼓励医护人员巩固和完善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朋友、亲人或其他值得信赖的人交谈。

第七,提醒医护人员引导家人相互照顾,或调用必要的资源,使家人得到照顾。

第八,提醒医护人员减少酒精、咖啡因或尼古丁的摄入量,避免使用非处方药品。

第九,帮助医护人员减轻挫败感。让医护人员认识到,疫情发生后,人们可能面临很多问题,他们没有责任解决所有问题。如果医护人员不能帮助人们控制疫情传播或对已感染的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不要感到挫败,他们只需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很了不起,要认可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医疗活动、每一次救援活动,它们对防控疫情、对患者的康复都有价值!

第十,鼓励医护人员告诉自己,自己没有办法用一个动作,或一次性地照顾到所有的病人,因此病人的等待是必须的。

记住:疫情的延续、病人的增多不是医护人员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心理危机干预》张桂青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